欢迎来到高中学习网!手机版
当前位置:首页 > 语文 > 知识点 > 资料详情

高中语文知识:孟子的“不动心”名篇欣赏

作为四书之一,《孟子》在儒家经典中自有其尊崇的地位。其中的“不动心”思想影响深远,值得我们仔细品读。孟子说:“我四十不动心。”(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这里的“不动心”...

作为四书之一,《孟子》在儒家经典中自有其尊崇的地位。其中的“不动心”思想影响深远,值得我们仔细品读。

孟子说:“我四十不动心。”(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这里的“不动心”是什么涵义呢?清代哲学家焦循是这样注解的,不动心就是“志气已定,不妄动心”。又说:“志,心所念虑也;气,所以充满形体为喜怒也。”(《孟子正义》)从这个注释可以看出,“不动心”的根源主要在于有心有气、心气一体,人的志气之定乃是内外的和谐,心能在与气的和谐互动中持守自身而真正不动。

孟子的“不动心”得之于孔子的“四十而不惑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,孔子说“三十而立”“四十不惑”,在不惑之年,孔子也达到了不动心,所谓“不惑”,就是不为诱惑所动,志气已定。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,儒家的修养哲学都将“不动心”视为一种现实的君子人格素养,君子应当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自己的理想,保持自己的操守,修炼自己的心志,从而成为真正的儒者。

孟子的“不动心”功夫是不假外求、完全求之于内的,这样心才能役物,而不是役于物。孟子以为,仁义礼智根于心,我们要保持这个本心不变,必须“存其心”,但是外界的影响和诱惑太多,因而又常常会“陷溺其心”,所以要在心志上下功夫,要养心、养气。怎样才能做到不动心呢?孟子的做法是“我知言,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”。知言就是能够明辨是非。养浩然之气,就是“配义与道”,就是养存讲求道义的正气,这种浩然之气乃是一种发自内心又作用于外在客观世界的“生命之气”。

所以,孟子的“不动心”追求一种“大丈夫气概”,孟子曾把“不动心”具体化为“居天下之广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;得志,与民由之;不得志,独行其道。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”。(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)孟子的大丈夫气概超越了富贵、贫贱,超越了名和利,成为内心不可动摇的君子人格力量。

文章评论

表情

共 0 条评论,查看全部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