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高中学习网!手机版
当前位置:首页 > 语文 > 高考作文 > 资料详情

2021年高考作文3篇优秀范文:“可为”与“有为”

202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:“可为与有为”,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想?知道怎么写吗?下面是本网为你整理的2021高考作文“可为”与“有为”...

202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:“可为与有为”,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想?知道怎么写吗?下面是本网为你整理的2021高考作文“可为”与“有为”参考范文,希望对你有帮助!

【篇1】胜人者有力,自勤者强

“自信人生二百年,会当水击三千里。”掩卷覃思,不由想到了主席的江畔高歌。再看“弱者如果勤自锻炼,增益其所不能,久之也会变而为强”之语,深以为然。在到中流击水的途中,体魄上的强弱关系会因勤惰之行而转换,而这一道理又岂限于体育之中?因此,请允许我谈一谈:胜人者有力,自勤者强。

勤自锻造,助个人“直挂云帆济沧海”,搏击巨浪。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,天赋高低之差无法避免,但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的自勤精神则可以帮助起始的弱者迎澜直上,逆转命运。正如西晋左思,本“貌寝,口讷”,天资平庸,但他从未放弃勤勉奋进,为赋三都,便“门庭藩溷,皆著笔纸,遇得一句,即便疏之”;反观年少成名的陆机,却从未动笔,只懂得嘲笑左思道:“须其成,当以覆酒瓮耳。”终于,左太冲《三都赋》出,洛阳纸贵,陆机也只能拜服搁笔了。于个人,莫叹黄河冰塞川,且凭自勤济沧海。

勤自锻造,助集体“直向金刚水际行”,横跨怒涛。众人聚为集体,或许在初始阶段尚显弱小,可只要拥有自勤精神,便拥有了“为山者,基于一篑之土,以成千丈之峭”的可能。君不见东林学派,起于无锡书院,却凭自勤而对抗宦寺,终成“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”;君不见西南联大,组于昆明绝徼,却凭自勤而弦诵不绝,终兑“便一成三户,壮怀难折”之理想;君不见中国共产党,成于南湖红船,却凭自勤而筚路蓝缕,终领人民击破铁屋,走出“万家墨面墨蒿莱”的莽原。于集体,莫叹出没风波里,且凭自勤水际行。

勤自锻造,助民族“舳舻千里旌蔽空”,撕裂狂潮。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,能帮助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,唯有不惧坎壈的自勤精神。遥想新中国成立之时,积贫积弱,百废待兴,正是凭借着一代代华夏子孙的勤奋努力,民族之轮才最终啸傲万洋。看,那是月球表面的悠悠倩影,是自勤让嫦娥五号在月桂树下“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”;听,那是137亿光年外的电磁之声,是自勤令中国天眼在贵州山谷中“南修窝凼落星辰”;触,那是横越55公里的跨海大桥,是自勤教港珠澳大桥在伶仃洋上“长桥卧波,未云何龙”。于民族,莫叹惊涛拍岸卷,且凭自勤旌蔽空。

行文至此,再览主席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”之勉励,不由深深振奋。各位同胞,何必唏嘘自己肩膀尚稚,无须在意他人初始领先,愿我辈都可以高扬自勤之帆,无视巨浪、怒涛、狂潮,默默努力,化扁舟为艨艟,去驶向那自我超越的横流沧海,纵涌波涛。

能胜人者谓有力,可自胜者真曰强。

【篇2】“可为”与“有为”

自古以来,人们就对“时势造英雄”还是“英雄造时势”,争论不休。诚然,每个有理想的人,都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“英雄”,做一个“有为”之人。但一个人能不能最终成功,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有所“作为”,其实需要有多个角度的“条件”,方能“可为”。

首先,个人能力,须有“可为”之处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曾经谈过“纸上谈兵”的典故,这让我们明白,成功不是用嘴巴“说”出来的,而是需要用真才实干“做”出来的。磨刀不误砍柴工,在实现“有为”的结果之前,更多的是“漫长的能力储备过程”。一屋不扫,何以少天下?我们需要耐心打磨自己的个人能力,从自身出发,构建“可为”之势。

其次,客观条件,须有“可为”之处。人们常说: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”纵有“天纵之才”,也要等待“时机成熟(客观条件符合)”之时。赤壁之战,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,最后的成功,等的就是“东风”这个客观条件。所以,要成为“有为之人”,需要理性思考自己所面对的“客观条件”,在所有客观条件成熟时再努力“为”之,方可成功。

再次,时代趋势,须有“可为”之处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特别提及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。水的特征就是“顺势而为”,永远从高处流向低处,而不会从低处反流高处。人生如水,要善于审时度势,洞察时代发展的趋势,顺着“可为”的方向走下去,才能走得更远,笑到最后。互联网经济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,顺势的可为模式,最后都成就了各种“独角兽”企业。逆势的不可为模式,最后都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。

最后,民心所向,须有“可为”之处。前面三个“可为”,皆为“成功之条件”。这最后一个“可为”,则是“成功之良知”。如果一个人的成功,是为了实现多数人的幸福,这就是民心所向,善意的“可为”之处。如果一个人的成功,带来的是多数人的灾难,这便是民心所背,恶意的“可为”之处。

今天的世界,发展与和平,已是世界之主旋律。我们伟大的祖国坚持和平崛起的民族复兴模式,与世界各族人民和谐相处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共创大同世界。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今天的我们真的很幸福,生活在祖国繁荣昌盛的“可为时代”,我辈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,努力成为“有为青年”,实现“中国梦”与“世界梦”!

【篇3】“可为”与“有为”

余于近人,最服左文襄公,“身无半亩心忧天下,读破万卷神交古人”,这位晚晴重臣39岁在长沙一战成名,能力和脾气一般大,乃有“国不可一日无湖南,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”之举荐。后来,左宗棠战马尾、平陕甘、收新疆,居功至伟,成为那个时代“高考落榜人”屌丝逆袭的巅峰。评其一生,扛起棺材率部收复新疆,就没打算活着回来,大有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”的豪气,因为有了这股豪气和锐气,才奠定了他在西北的大有作为。

在“可为”与“不可为”之间,是抉择。人的一生,贵在选择,也难在选择,成败也在选择。林则徐的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,就选择了不因个人祸福而规避为国献身;鉴湖女侠秋瑾的“谁言女子非英豪,夜夜龙泉壁上鸣”,就选择了非同一般相夫教子的女字生活,以血荐轩辕;谭嗣同的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,就选择了“各国变法,无不从流血而成,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。此国之所以不昌也。有之,请自嗣同始”……无数的先哲先烈,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,若惧生死,可“不为”,不惧生死,活成了这个民族的一束光。去年武汉保卫战中逆向而行、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,出发前一封封按满手印的请战书,诠释着我想“有为”,可放下生死而作为。正如电影《无问西东》中透射从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良知、情怀和担当。

坊间有一句俗话:“人不要脸,百事可为”,在“为”与“不为”之间,要有底线、有界限,“法无授权不可为”,可为的一定是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,否则当不去为之。“廉者不受嗟来之食,志士不饮盗泉之水”,就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底线,即“知耻”。做“可为”之事方能“有为”,否则就是胆大妄为。

时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风云激荡,世界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。有人说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自由,东方文化的`核心是秩序,事实已经宣告福山的《历史的终结》并未终结。那么,形式上的摧枯拉朽后,那些珍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优秀品格依然煜煜生辉。伟大的时代,我们当积极有为,大有可为,大有作为,对全人类、对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的一切生命充满共情,一起去成为不导致雪崩的雪花。

文章评论

表情

共 0 条评论,查看全部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